牙齦萎縮怎麼補救?台灣運動醫學之父推叩齒幫你維護牙齦健康

牙齦萎縮示意圖,顯示牙齒變長、牙根外露的狀況

你照鏡子刷牙時,發現牙齦邊緣似乎比以前更「空洞」了些。牙齒看起來越來越長,牙齒根部漸漸露出,刷牙時偶爾滲出一絲血跡,吃蘋果時牙齦有點酸,喝冰水時牙齒泛起一陣敏感。你不痛,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勁?

這樣的情境,對許多中年人並不陌生,牙齦萎縮有可能是牙周病前兆之一,卻常被忽略。當牙齦萎縮、牙周組織失去支撐,牙齒不僅變得脆弱,還可能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。

有一種簡單的口腔運動,只需每日幾分鐘,就可能為牙齦健康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。

目錄:

一、為什麼牙齦會萎縮?
二、牙齦萎縮會怎樣?
三、牙齦萎縮可以長回來嗎?如何補救?
四、1招幫牙齒運動,強化牙齦地基!
五、文章總結:律動叩齒運動的兩大作用


一、為什麼牙齦會萎縮?

牙齦萎縮常見於中老年人的口腔問題,主要因為牙周病、外力創傷及自然老化,導致保護牙根的牙肉退縮,造成牙根外露。

要對抗萎縮,首先要區分原因。除了年齡增長、身體機能退化導致牙齦萎縮外,還有以下三大主要原因:

圖解牙齦萎縮三大原因:牙周病、錯誤刷牙方式、牙齒排列不整

1.牙周病:齒槽骨流失的結構性破壞:
台灣 9 成成年人都有牙周問題。因口腔衛生習慣不好,牙菌斑及牙結石堆積在牙上,導致牙周組織慢性發炎,最終造成支撐牙齦和牙齒的齒槽骨被破壞,這是最常見且嚴重的根源,當牙齦失去骨頭支撐,就會跟著萎縮,這種結構性的流失,就是牙齦萎縮難以自行恢復的主因。

2.錯誤刷牙方式:機械性創傷
為了追求刷乾淨,過度用力的刷牙或使用過硬的牙刷毛,會對牙齦邊緣造成長期的機械性損傷。久而久之,就像繩子磨損一樣,會導致牙齦組織受傷並退縮。這種情況是軟組織受損在先,若能及時停止錯誤方式,給予時間修復,輕微受損的牙齦組織是有機會部分復原的。

3.牙齒排列不整齊與咬合力不均
牙齒排列不整齊除了會造成清潔死角與局部牙菌斑堆積外,還可能導致咬合不正,對特定牙齦施加不必要的過度壓力。長久下來,這種壓力也會加速牙周組織的破壞,造成牙齦萎縮。


二、牙齦萎縮會怎樣?

牙齦萎縮帶來的影響不只是美觀問題,更是對口腔健康和生活品質的嚴重警訊:

牙齦萎縮的影響,包含牙齒敏感和蛀牙風險增加

1.牙齒變敏感
失去牙齦保護的牙齒,對冷熱酸甜等刺激容易有明顯反應,像是吃冰喝熱湯時,牙齒會有短暫的刺痛感,吃酸吃甜食時,牙齒會感到痠軟或疼痛。

2.影響美觀:
牙齦萎縮會讓牙齒看起來變長,牙縫看起來也更大,影響笑容和外觀。

3.增加蛀牙與牙周病風險
因牙齦萎縮牙縫變大容易藏食物殘渣,導致清潔不易,導致牙菌斑堆積,進而引發蛀牙、牙齦炎甚至牙周炎,最終可能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。


三、牙齦萎縮可以長回來嗎?如何補救?

輕微的創傷型牙齦萎縮,在完全停止錯誤刺激後,確實有機會讓牙齦部分恢復。但如果是牙周病導致的牙齦萎縮,則幾乎無法逆轉。一旦支撐牙齦和牙齒的骨頭流失,牙齦就難以憑空覆蓋回來,只能控制不要繼續惡化。

因此,對抗牙齦萎縮的目標必須轉變為:主動支持支撐牙齦和牙齒的骨頭,幫助維持骨質穩定

既然補救的關鍵在於強化骨頭,那麼為什麼常聽到的清潔或手術方式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呢?


為什麼只靠清潔或手術還不夠?

無論是常規清潔還是牙齦手術,它們都缺乏主動刺激骨骼再生潛能的能力。

1.清潔(刷牙、洗牙):作用是清除細菌,停止破壞,只能控制,防止惡化,無法主動強化已經虛弱的牙周組織。

2手術(移植):透過修補來覆蓋牙根,解決結構問題,但是無法主動活化牙周細胞,刺激再生。

新護牙觀念:從「被動防守」走向「主動活化」

真正有效穩定牙齦的策略是從根本上強化支撐骨頭的再生潛能,給予牙周組織刺激來啟動細胞的「主動活化」。


四、一招幫牙齒運動,強化牙齦地基!

千年養生法中,叩齒被認為是健齒固精的養生功法,透過規律刺激,從內而外滋養身體,無論是從傳統中醫還是現代醫學角度,此叩齒對牙齒組織產生的規律衝擊,被認為對口腔健康強化牙齒組織結構有極大助益,讓牙齒更健康:

1.促進血液循環:規律叩齒具有按摩牙齦,幫助牙齦周圍的血液循環暢通,增加組織營養供給。

2.活絡牙周組織:叩齒衝擊刺激牙神經與牙周細胞,讓牙床保持活力,有助於預防口腔疾病。

3.增加唾液防線:刺激唾液分泌,充足的唾液能清潔口腔,並幫助強化牙齒表面硬度。

4.強健體質基礎:有助於疏通經絡,是傳統養生法中增強身體抵抗力的基礎動作。


叩齒運動怎麼做?傳統與現代的實踐差異

  1. 傳統叩齒功
    步驟:刷牙漱口後,微微閉上嘴唇,輕輕叩擊上下排牙齒30~40下後,用舌頭在在口腔攪動產生唾液,並將唾液慢慢吞下。
    注意事項:扣擊牙齒需發出聲音但不需過度用力,若有嚴重牙周病者應先諮詢牙醫。
    ▲動作要領:

    傳統叩齒功的動作圖解

  2. 垂直律動叩齒
    這動作會同步收縮臀部、大腿與小腿肌肉,重複肌肉收縮與放鬆會像「幫浦」般推動血液往上回流,加強整體靜脈回流效率。
    步驟:
    (1)方式:坐在椅子上,將雙腳置於律動機上,雙手托住下巴,雙手肘放於膝蓋上,進行叩齒的律動動作。
    (2)時間:
    建議每天早晚各進行 1-2 次,每次 3-5 分鐘即可。
    注意事項:保持輕鬆,感受律動傳導至牙齒,放鬆口腔而非用力咬合,即感受到輕輕叩齒之感。
    ▲動作要領:


雙重論證:中醫理論與科學研究的依據

叩齒運動的效益,來自於古今智慧的雙重驗證:

1.中醫論:疏通口腔氣血,強腎固齒

中醫認為「腎主骨,齒為骨之餘」,叩齒能輔助強健腎氣。結合吞津能滋潤五臟,有助於暢通經絡,增強抵抗力。

2.科學論:活絡牙周細胞,維護地基穩固

據2024年發布於《Journal of Periodontal Research》的文獻回顧中發現,當牙齒周圍韌帶中的關鍵幹細胞接受到溫和、持續的刺激時,細胞活力會顯著提高,證實叩齒運動的規律刺激能有效活絡細胞活性,支持它們正常的生理功能,幫助維持齒槽骨的穩固狀態。

簡單來說當牙齒周圍的細胞受到適當壓力刺激後會變得更有活力,開始分泌膠原蛋白,幫助牙齦維持彈性與健康,此外還可以幫助細胞轉換成「成骨細胞」,有助於牙齒底部骨頭穩固,而叩齒運動就像是給牙齦做運動,不但可以活化牙周,還可以幫牙齒更穩更健康。

文章總結:律動叩齒運動的兩大作用

垂直律動叩齒運動並不是讓已經流失的牙齦肉奇蹟般地「長回來」,而是直接面對牙齦萎縮難以逆轉的挑戰,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提供一種安全、科學的居家方法,維護您的牙周健康可能的方式之一:

  1. 支持牙齒地基的穩固性:律動叩齒提供規律、垂直的溫和刺激,除了有助於齒槽骨穩固,也對牙齦的血液循環和唾液的正常分泌有幫助,全面維護口腔的健康。
  2. 最低門檻的每日保健:每日只需 3-5 分鐘的時間,將這項千年養生法融入忙碌的生活中,輕鬆實踐「主動活化」護牙新觀念。


請記住:律動叩齒運動是簡單可行的居家保健方法,可作為維護牙齦健康的輔助練習。若牙齦已有明顯退縮或牙齒鬆動,請務必先由牙醫師檢查,排除牙周病活動期後再進行。

點擊加入官方 Line 帳號連結

參考資料:

2025-10-28